指責別人會讓自己心理比較舒服嗎?一個社會事件因為社群網路而擴散,指責別人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隨著別人的文章按贊就可以了,本來是幾個個體在寫文章指責別人,變成所有的人從贊同變成指責。真的是這樣嗎?這是一種放大效果嗎?按贊的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支持,可是被一個贊字給取代了,這是不是一種極化的現象?
說真的,我也不看台灣的娛樂節目,這個人我也不熟,她做的事對我來說就是社會新聞的一小部分。他做好事、做壞事對我來說根本無所謂。這讓我心裡出現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關注這件事?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就像是打架一樣。指責別人的過錯是不是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讓自己更向上提升一點?能不能用實驗來証明這樣的現象?
還是說當大家都在指責別人時,你就要跟著大家一起行動,來取得認同?
還是說這才是台灣人的娛樂?可以把社會事件當成娛樂?那這種娛樂的產值如何?
這跟台灣之光有什麼關連嗎?台灣之恥?這兩個完全相反的運動是不是也有相同的運作模式?
這種運作模式是不是可以被重覆在社會運動上?有那些成功因素?
新社會極化現象:"like" or "讚"?讚的背後是不是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或反對?這種不同程度的意見被一個字所取代,被歸納增(幅)成單一的意見,最後把它的影响給擴大了,所以媒體上可以常常看到幾萬幾十萬的人支持某一個活動、事件。
這樣的極化現象會不會造成使用者行為的改變?對於某一個行動,使用者要先有動機、決策與行動。有動機後,使用者會評估行動的成本來決定要不要行動,最後展現出行為。使用者會不會因為有讚這個功能,而改變了原來評估行動成本的準則?舉例來說,本來是要長篇大論的或是要上街遊行的,因為有讚這個功能之後,使用者就認為自己已經完成整個行為了?自己已經完成自己對這件事的使命?最後,喜歡按讚的人會按更多的讚,最後原本應該有的後續行動,因為使用者自認已經完成參與,而不了了之。雷聲大,雨點小?
不按讚的人是不是就被這群按讚的人給極化到另一頭去了?
極化現象能讓人有歸屬感,歸屬感讓人快樂,結論是指責人不會讓人快樂,而是跟著大家一起指責別人會讓人快樂。
我的笨研究問題 這是我亂想的一些問題、一些沒有深思熟慮的問題、很多我想研究的問題,但是我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做這些研究,所以我把這些問題留在這邊。 也許我以後會對這些問題有新的看法。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美牛事件是不是一個grid luck?
開放進口美國牛看來可以打開貿易的大門,一般民眾就像minority tyranny 想要經濟發展失業降低,但是不想吃美國牛,進出口商就像majority tyranny。
台灣的公辦娛樂
為什麼在台灣私人娛樂都不賺錢?像是SBL, CPBL....都說自己是賠錢在做?但是公部門辦的娛樂都說自己創造了幾億的產值或商機?像是元宵節或是新年的煙火?市政府在大廳放上大䁝幕轉播NBA, MLB的節目?
私部門沒能力做這些事嗎?如果產值這麼大?
公辦娛樂是最沒有效率的增加乘數效果方法,尤其是像支持世界級運動員的活動。在市政府轉播NBA, MLB的節目是花民眾納稅的錢去支付NBA, MLB的服務,對台灣經濟的成長效果不大。
私部門沒能力做這些事嗎?如果產值這麼大?
公辦娛樂是最沒有效率的增加乘數效果方法,尤其是像支持世界級運動員的活動。在市政府轉播NBA, MLB的節目是花民眾納稅的錢去支付NBA, MLB的服務,對台灣經濟的成長效果不大。
土地使用的grid lock
土地私有化也是一個anticommons的例子。當土地因為繼承或是買賣而逐漸的零碎化,土地的所有權人開始變多。每個所有權人都有各自的想法,想要整合所有人的想法使土地能合理的再利用是很困難的。典型的anticommons問題,造成土地使用效益日漸低落。
那公寓大樓每一戶都持有一小份土地所有權的意義在那裡?假設我花了一大筆錢買了一小棟公寓,50年後大樓要整修或是再利用可能因為grid lock而無法達成。那台灣政府又是用什麼法律來防止這種現象?
台灣最常用來解決這種grid lock的方式就是confiscation 徵收。不過,這種手段是不是為了公共利益值得思考,而且公共利益又是如何計算的?用土地價值來算嗎?那這些土地價值又是由誰來獲得?這些人就代表了公共利益?
那自辦都市更新?這招也是從美國學的。美國有成功嗎?沒有。
當anticommons解決了,地價上升了,原地主無法取得相對的補償,而離開當地。這些人去那裡了?去土地價值相對他們可以負擔的地方?那這樣是不是造成社會階層的分離?或顯著?天龍國效應?
當anticommons解決了,地價上升了,原地主無法取得相對的補償,而離開當地。這些人去那裡了?去土地價值相對他們可以負擔的地方?那這樣是不是造成社會階層的分離?或顯著?天龍國效應?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anticommons解法
1.市場導向(Market-Driven) = 什麼都不做,讓律師來解決
2.防止競爭對手拿到專利(Property-preventing Investments) = 開放自己的專利(專利價值很難估算-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專利價值比較高)
3.專利組合(Patten Pools) = 競爭者之間相互交換專利來減少專利訴訟的開銷(可能會有反獨占的問題)
4.立法=市場導向=換另一批律師
無線頻道的使用率是一個標準的anticommons問題。有太多的頻率尚未被使用。為什麼?最大的原因是現有頻道的使用者不想投資在新的市場上,他們已經滿足於現有市場的獲利。
這樣的結論讓我想起,電磁波對人體影响的新聞到底對誰有利?是電信商還是誰?
某行政高層說美國的isp只有少數幾家,所以台灣的isp也應該維持現在的規模。是這樣嗎?很典型的網路供應商回應模式,日本的網路月租費n塊錢,韓國的網路月租費m塊錢,所以台灣的網路月租費很便宜。
美國的isp只有少數幾家是因為市場競爭的原因?還是市場不競爭的原因?那台灣呢?從grid lock的角度來看,美國的網路真的是爛透了也超貴的,grid lock作者認為這是典型的anticommons問題,他從頻普使用率來看,主要原因是頻普使用率太低,有大半的頻率被軍方所占用,而頻道的開放由政府管制,再加上進入困難而變成anticommons。
說真的軍用頻道是很無聊的東西,重點應該是通訊加密而不是專用頻道,當大陸打過來的時候,你可以叫解放軍不要占用我們的軍用頻道嗎?
2.防止競爭對手拿到專利(Property-preventing Investments) = 開放自己的專利(專利價值很難估算-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專利價值比較高)
3.專利組合(Patten Pools) = 競爭者之間相互交換專利來減少專利訴訟的開銷(可能會有反獨占的問題)
4.立法=市場導向=換另一批律師
無線頻道的使用率是一個標準的anticommons問題。有太多的頻率尚未被使用。為什麼?最大的原因是現有頻道的使用者不想投資在新的市場上,他們已經滿足於現有市場的獲利。
這樣的結論讓我想起,電磁波對人體影响的新聞到底對誰有利?是電信商還是誰?
某行政高層說美國的isp只有少數幾家,所以台灣的isp也應該維持現在的規模。是這樣嗎?很典型的網路供應商回應模式,日本的網路月租費n塊錢,韓國的網路月租費m塊錢,所以台灣的網路月租費很便宜。
美國的isp只有少數幾家是因為市場競爭的原因?還是市場不競爭的原因?那台灣呢?從grid lock的角度來看,美國的網路真的是爛透了也超貴的,grid lock作者認為這是典型的anticommons問題,他從頻普使用率來看,主要原因是頻普使用率太低,有大半的頻率被軍方所占用,而頻道的開放由政府管制,再加上進入困難而變成anticommons。
說真的軍用頻道是很無聊的東西,重點應該是通訊加密而不是專用頻道,當大陸打過來的時候,你可以叫解放軍不要占用我們的軍用頻道嗎?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Grid lock economy 讀書報告
Tragedy of commons是某些資源因為是共同擁有的,人會傾向於超量取用而造成該資源枯竭,例如海裡的魚。經濟學家通常都是建議以私有化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像是使用者付費,釣魚執照費等。不過Michael Heller出的這本書提到一個概念叫tragedy of anticommons,當資源過度私有化時,會造成市場的萎縮,他舉了幾個例子,古羅馬時代萊茵河是商人經商的重要聚點,每個商人只要交經商費給帝國就可以在河域自由貿易。當帝國沒落時,很多人在萊茵河旁蓋了城堡,並對商人違法收取經商費,由於太多人收保護費,商人們因為不符成本,最後都離開了萊茵河。另一個例子,有一個藥商發明了治阿玆海莫症的藥,但是要發表這個藥需要取得多個專利,而專利商不願意賣出或捐出專利,造成這個藥無法上市。另一個例子,美國最近40年來航班快速增加3倍,但是只造了一座丹佛機場,因為造機場的案子都被土地持有人封殺了,造成現在美國航班延遲,浪費了乘客在機場的時間。這些都是因為過渡私有化所造成的經濟困境,Michael Heller叫它Grid lock economy。像apple跟android之間的專利戰爭,花了多少投資人的錢在上面,最後得利的是誰?消費者嗎?應該只有律師。像藥廠投資了大筆的錢,因為專利商要分一杯,因為不符成本而不願意生產這個救命的藥?誰得利了?藥商投資血本無歸,而又有多少人因為沒這個藥而死了?
以前土地的所有權包含地上物以上及以下,如果你擁有一塊地,等於你在天堂跟地獄都有一塊地。如果飛機在你家上空經過,你可以跟他收過路費。
Sopa如果通過了?會不會造成tragedy of anticommons?
Open access -> Group access -> Private Property -> Group Exclusion -> Full Exclusion
Tragedy of Commons Tragedy of anticommons
以前土地的所有權包含地上物以上及以下,如果你擁有一塊地,等於你在天堂跟地獄都有一塊地。如果飛機在你家上空經過,你可以跟他收過路費。
Sopa如果通過了?會不會造成tragedy of anticommons?
Open access -> Group access -> Private Property -> Group Exclusion -> Full Exclusion
Tragedy of Commons Tragedy of anticommons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工作的意義2
一個工作流程常常被切成好幾個步驟,由不同的人來執行。這麼做的原因是可以增加效率,從福特的生產線就可以看出這種方法真的可以增加效率。可是這些執行這些步驟的工人在心理層面上是不是跟以前一個人完成所有流程一樣呢?顯然不是的。被切割的流程無法帶給工人滿足感,每天重覆一樣的事情會讓工人覺得枯燥乏味。會讓工人跟產品之間產生隔閡,工人無法從中得到生產這個產品的滿足感。進面影響工人的生產效率(良率)。富士康應該也是一例。如何才能保持效率跟工人的心理呢?
社群網站能否從分享工作流程進度的角度來讓參與者 了解自己對產品的貢獻?讓參與者能隨時了解產品進度與貢獻度?像是fb上的最佳追隨者,粉絲統計?有多少人關注你的作物?
如果farmer's market也能提供這樣的功能,應該可以讓參與的農夫保持參與感
種自己吃的菜,並分享給朋友能讓農夫更有成就感,更了解食物的來源
更親近自己成長的土地,並了解農業的困境
協同合作能認識更多朋友
平台角色:(減低商業色彩)
*農地媒介
*公平市場
*有機認証流程
*環境檢測監控(土地適宜度、農藥除草劑)
系統功能:
*排程子系統
*專家子系統
*社群子系統
*行動網
*市集子系統
*地理資訊系統
*金流系統
主題:快樂、意義、參與、成就、健康、親近、公平
社群網站能否從分享工作流程進度的角度來讓參與者 了解自己對產品的貢獻?讓參與者能隨時了解產品進度與貢獻度?像是fb上的最佳追隨者,粉絲統計?有多少人關注你的作物?
如果farmer's market也能提供這樣的功能,應該可以讓參與的農夫保持參與感
種自己吃的菜,並分享給朋友能讓農夫更有成就感,更了解食物的來源
更親近自己成長的土地,並了解農業的困境
協同合作能認識更多朋友
平台角色:(減低商業色彩)
*農地媒介
*公平市場
*有機認証流程
*環境檢測監控(土地適宜度、農藥除草劑)
系統功能:
*排程子系統
*專家子系統
*社群子系統
*行動網
*市集子系統
*地理資訊系統
*金流系統
主題:快樂、意義、參與、成就、健康、親近、公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