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911與瘦肉精

這兩件事看起來沒什麼關係。

911對美國人來說是很大的衝擊,除了南北戰爭跟珍珠港事件之外,在911之前,美國從來沒有被入侵過,對美國人來說,911是很嚴重的入侵事件。不過我不是美國人,對我來說911只是一個恐怖攻擊,死傷人數?我忘了,不過絕對沒有阿富汗、伊拉克、達佛這些因戰爭死亡的人數來得多,也沒有一年因天災死亡的人來得多。它就像是阿富汗伊拉克的恐怖攻擊一樣。只是因為媒體主觀的報導將911過渡報導,而產生比這些"國外"戰爭或天災而死還嚴重的感覺。以一個單一意外事件來說,911的死亡人數不是最多,但是新聞媒體報導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對美國人來說,外國人都不懂911的痛?

那瘦肉精呢?從統計的角度來看,瘦肉精對人體的影响未知,也未傳出因為瘦肉精而死亡的例子。相對於其它的食品填加物來說,其對人體健康的影响相對小,因為它可以從人體中排出,但是媒體對於瘦肉精的報導強度,卻像是美國媒體對911的報導一樣。對台灣人來說,美國人都不懂台灣人對瘦肉精的痛?


911跟瘦肉精報導讓美國跟台灣民眾產生了Availability Biases (??)。Availability Biases是指大眾對風險的認知與實際風險的差異。根據Slovic, Lichtenstein, 跟Fischhoff的研究,大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與實際統計結果有很大的差異,舉例:

  • 心臟病死亡人數比所有的意外死亡總合還高,但是80%的受訪者認為意外死亡人數比較多。
  • 氣喘死亡人數是風災人數的20倍,但是受訪者普遍認為風災死亡人數較高。
  • 被閃電擊中而死亡的人數比肉毒桿菌多出52倍,與受訪者認知相反。
  • 受訪者認為死於疾病的人相當於意外死亡人數,但是實際統計疾病死亡人數約18倍意外死亡人數。
  • 意外死亡與糖尿病死亡人數約1比4,但是受訪者普遍認為意外死亡人數是糖尿病的300倍。
這些結果可以歸因於媒體對這些事件報導的強度。而我們對於這些事件的認知會受到媒體報導的情緒強度所影响而產生扭曲。而置身於事件中,個人很難理性的去用統計去分析其真實的風險,而且在團體中,為了維持團體的合諧,個人也容易受到同儕的意見影响而無法獨立作出判斷。舉例來說,Christine很理性的分析瘦肉精風險並提出意見時,她很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些朋友。

當媒體報導強度影响政策規劃制定時,政府必須調整資源來處理這些過度被強調的事件,相對的,其它更需要資源的事件反而被乎略了。這樣是不是造成更多的資源浪費?

從另一方面來看,政府相對於被動,這樣的媒體報導能給政府一些壓力,讓政府把事情做好。花再多的資源只要是對民眾好的政策都是應該做的?

我們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中找到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