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林書豪跟鴻海

工程科學群,像是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engineering,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mechanics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cienc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他們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於如何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例如EE跟CS研究如何將晶圓制造的面積擴大,提升良率,IS研究如何提供適時適量的資訊來幫助人做決策。
當工程科學群想盡辦法要提高各種流程的效率時,經濟學家們想的是如何找出指標來代表經濟的活動,如何增加經濟活動,讓錢能夠一直流通,錢能流通就有乘數效果。本來一件事只要一個人做就夠了,這件事做完,老闆把應有的薪水給了這個人就完成了一個交易。當一個人不能負荷工作的需求時,就需要有新的角色進來,例如明星需要經理人幫忙處理專業以外的事。新的流程也一再的因為新的角色而修改,這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好的,多一個人就多了一點乘數效果。可是從工程的角度來看,一個工作被分割之後效率會變得不好,因為人多就需要更多的協調,而這些協調在經濟學上都是這個工作專移產生的價值,本來一個人提供的價值被一群人增值了。本來很簡單的醫病關係因為新角色的增加(保險與藥廠),而逐漸失去效率,但是又產出大量的價值。
隨著產業的轉型,一個產品的價值分布有逐漸的改變,一件衣服的價值比重,從農業時代原料占價值的大部分,到服務業時代銷售商服務占了價值的一大部分。這樣的價值分布轉移可以從價值提供者距離市場的距離來描述,原料制造商離市場最遠,而零售商離市場最近。經濟的產值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放大,可是效率是不是因為工程科學的服務而越來越好?怎麼去評量經濟活動鏈的效率?

拿NBA Lin當例子,誰從中得到好處了?誰參與了因他而產生的經濟活動?
當然Lin自身是最接近市場的服務提供者,相對來說他能占有最大部分的經濟收益,NBA的產業鏈也跟著他受益。那跟他有一點點相關連的台灣人有多少人受益呢?大部分的台灣人應該都是他的消費者,所以大家會花錢買他的服務來讓自己很爽,但是台灣其它的產業有跟他提供的服務接上嗎?有提供任何價值嗎?還是因為他是台灣人的後代,而搶著付錢來支付在他背後產生的服務?
中國說林書豪是中國人,當然有其政治因素,可是我認為是經濟因素比較重要。中國有多少人會在Yao Ming退休後支持他,而nba的這些商品又是中國制造的,所以中國說他是中國人是有必要的。而台灣呢?說他是台灣人對台灣人有什麼價值產生?
是不是應該有人去找地方切入他的服務鏈來提供價值?從中產生經濟價值?創造新的服務價值?不然台灣民眾付的錢都到美國來了,也只是減少台灣的外匯而已。這應該是台灣要轉型服務業要認真思考的事情。
那工程科學怎麼辦?除了效率之外,工程科學是不是應該考慮不同的指標來創造更多的價值?

當鴻海在算毛利的時候,美國nba因為他一個人而產生了多少的服務價值?有多少價值進入台灣人的口袋?

台灣要拼經濟,就是要抓到這些運動員的服務鏈切入並提供增值的活動來增加收入,不然台灣之光也只是讓台灣人花錢買美國的服務自己爽而已。這樣誰比較爽?美國nba? 林書豪?

美國人真的是太厲害了。剛看到一個記者做了一個線上民調請網友投票林書豪到底是真的明星還是一時運氣撐不了多久。想當然這個問題正反雙方已經吵很久了,再吵了吵不出什麼結果,結論就是...時間能証明一切。為什麼說美國人厲害?因為美國人能動察林書豪背後帶來的商機。像這樣的爭議題目能替報社跟網站帶來多少的廣告收益?當網友看到這個題目,透過社群網路,馬上引來正反雙方的論戰,網站的流量馬上暴表,廣告商開始花更多錢再支持這些網站,這是多大的商機啊?
那台灣人呢?就衝著林書豪是台灣人這點瘋狂支持無條件支持,得利的是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