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System 1 and 2

人的思考模式都是先從系統1開始,系統1持續的產生對某事物的印象、感覺、意圖跟意向,系統2會全盤或是少部分修正接收這些資訊,最後產生對這個事物的判斷與決策。一般這樣的運作模式通常可以運作得很順暢。系統1反射性的對事物產生印象,再由系統2來做簡單的驗証,印象、感覺、意圖跟意向會轉變為信仰跟行動。如果系統1產生的資訊與系統2產生衝突,系統2會花更多的運算處理來解決這樣的衝突。

系統1跟系統2的分工用意在於用最少的思考來達到最好的效果。系統1是直覺、感情、簡單、無意識、便宜的思考,而系統2是需要計算、理解、比較緩慢、消耗能量的思考。人的大腦會一直想辦法減少能量的消耗,所以用系統1跟系統2的分工來減少能量的消耗。這有點像是電腦系統的運作,IO是現行電腦架構中效率的瓶頸,為了減少IO的使用,系統會保存之前存取的資料於快取中,當系統需要某一些資料時,會先從快取中尋找,如果沒有需要的資料再用IO去存取。通常這樣的運作很有效率也能很好的減少資源的消耗。

Kahenamens跟Ariely的書都講到了人對於這兩個系統的矛盾。用下面這個圖來當例子,當人看到這個圖的時候,直覺認為上面的橫線比下面的橫線長,這就是系統1運作的結果。當有人告訴你這兩條線是一樣長時,這樣的結果跟你的系統1直覺產生了衝突,你需要拿尺出來量這兩條線,這時系統2思考就啟動。經過了測量之後,你確定這兩條線是一樣長的。系統2推翻了系統1的決定。但是當你再看一次這個圖的時候,系統1還是會啟動,直覺上你還是會覺得上面的線比較長,雖然你知道這兩條線是一樣長的,但是你的系統1還是不能給你確定的答案,你的系統2還是會啟動來決定你對這兩條線的想法。
另一個例子,很多人都記得99乘法表,1-9的乘積大家都不需要經過計算就可以知道了,那超過10之後的呢?也許也人可以直接反應11-19的乘積,也許有人只能到11的乘積。再大的數可能就必須拿紙筆來計算。 當然也有些人的反應是直接想到計算機。這就有點像是我們遇到未知的事會想找專家一樣。人的認知就是認為專家會幫我們處理我們需要用系統2思考的問題。

專家就是一條訓練有素的狗,我想從這個系統思考理論來看,就是說專家的訓練就是在於把需要系統2思考的事情轉變為系統1的直覺反應。透過長時間的訓練跟研究,專家們把需要大量計算的問題轉變為快速的反應,從小學的心算、珠算、到大學工程數學中的公式都是這樣的例子。而人們相信專家,也是用系統1去決定,專家們會幫我們去用系統2來思考。那這樣會有什麼矛盾嗎?

專家:  1.把領域中需要系統2思考的事情透過訓練轉變成系統1思考
民眾:  1.因為對專業領域不熟悉,需要用系統2來思考
           2.不過民眾的系統1思考中,有一個直覺"專家們會用系統2"來提供我們決策資訊
           3.依賴專家可以減少系統2思考

如果把上面所描述的整合在一起,不難發現,所有人都是用系統1在思考,如果專家沒有發現專業領域內的事物本身可能產生系統1跟系統2的矛盾,而把錯誤的資訊提供給民眾,那....怎麼辦?
1. 台灣記者是不是常常用系統1來寫新聞?像是Makyo的新聞?林書豪的新聞?美牛的新聞?

2. 美牛事件中,專家會議裡的專家、行政部門的官員都是一般民眾系統1認知中的專家,而這些專家們又是用系統1還是系統2來思考?

3. 回到我的研究。相信別人是系統1思考,而說謊或是偵測謊言則是系統2思考。

4. 政府組織本身是不是一個巨大的系統1思考組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