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如何問問題?

三個基本原則:問什麼?怎麼問?什麼時候問?

情緒強度:問題本身會引起對象的情緒強度,例如:溫室效應對人的影响太遠了,能產生的情緒反應太低,但是一個絕症小孩(生與死)能引起很大的情緒反應。
親密(蜜?)度,社會距離:對象跟問問題的人之間的社會距離,例如家人是很親近的,但是名人是很遠的。
                         
                                                          引起的情緒強度
                                        低(温室效應)                    高(生或死)
                           
                  遠(名人)           邀請(invite)                       要求(require)            
親密度              
                  近(家人)           詢問(ask)                          訴說(tell)

根據上面的表來看,該用什麼方法來問呢?
1. 你參加直銷公司,向朋友推銷商品或請他加入會員?(ask)
2. 家人生病急需用錢,想跟朋友借錢?(tell)
3. 家人生病,他想見馬總統一面?(require)
4. 學校辦環保募捐,小孩想請馬總統參加?(invite)

很顯然的,每一種問法產生的影响不同,但是如果能改變這兩個維度的強度也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題4,小學校募款想請馬總統來,用邀請應該是最適合的方式,可是他會來的機會應該是很小的,那是不是可以改變這兩個維度,例如透過關係找到跟馬總統社會距離較近的人來問?這時應該從invite -> ask。或是把情緒強度提高(改變募款主題或用情緒化的方式表達問題(framing)),這時應該從invite -> require。或是把兩個維度都提高?invite -> tell?

親密度應該可以從社會網路的方式來提高,而情緒強度應該可以從問題的表現方式(framing)來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