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Farmer's market 3

在美國想要天天買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個礼拜買一次菜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在costco每個人都是一整車滿滿的食物。買回來放冰箱,每天的任務就是把冰箱的東西換到你的肚子裡。有時牛肉放在冰箱一個月也是很可能的。看起來很久,可是在買到食物之前,你知道你每天吃的食物經過多少流程才到你的手上嗎?都市化或工業化之前的食物處理流程很簡單,農夫一大早採完食物後,經過洗滌就直接到市場中販賣,媽媽買回來之後,當天就會吃完。在這種模式下,人能吃到最鮮的食物,如果食物有什麼問題,也能馬上知道是什麼環結出錯。現在呢?因為都市化?工業化?服務化?you name it...所有食物的處理流程都拉長了。農業自動化讓農民不需要大量的人手也能生產更多的食物,但是農民也缺乏銷售這些食物的管道。這時盤商就進來收購及分銷食物而形成更複雜的供銷系統,為了增加競爭力,每一個環節都想辦法把簡單的產品加值。因為流程拉長了,如果發生問題要找出錯誤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像半年前?美國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調查中還發生錯誤,以為原因是小黃瓜,結果是波菜,也因為這個錯誤造成小黃瓜的銷售銳減。
在美國發生這種事看起來很正常,那在台灣呢?你吃的食物來源也許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可是它實際可能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到你的手上。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台灣的消費者吃到更新鮮,更健康的食物?從減少食物處理的程序?食物的履歷?或是讓消費者能從價錢以外的因素來選擇食物?
最近在想一個手機程式,這個程式可以讓使用者用照相或掃描的方式來搜尋食物的處理流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