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Image

這兩天看了一篇滿讓我失落的文章。大概是說人類對統計數字的敏感度很低,但是卻很容易受到圖片的影响。舉一個例子來說,新聞常報導一些因為一些因素造成單一個案的生活變得很慘,隔天馬上一堆人匯款或是送紅包到個案家中。而且這些捐款可能是一般上班家庭短時間很難得到的數目。可是全台像這樣的家庭或是比這個家庭更慘的一定很多,但是他們卻沒法獲得對應的照顧。另一個例子,一隻狗掉進一個洞裡,新聞用了大概一天的連線去報導救援的進度,前後花了上萬美金來救這隻狗。其實同樣遭遇的狗何止這一隻。
作者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測試人對捐款的態度。大概說一下他的作法,他先請人來做個簡單的實驗,內容不重要,結尾時他給受訪者5塊錢,再問他兩個不同的設定。第一個設定是說,現在有一個小孩生病快死了需要治療,可是要花很多錢,你願意從剛剛的5塊中捐多少錢出來?另一個設定是問他說,日本大洪水2萬人需要捐助,你願意捐出5塊中的多少錢出來。
猜得出來吧,捐給小孩的錢比日本洪水多很多。
作者解釋這個現象是說人類的行動是很情緒的,要讓人行動拿起支票本,就要先啟動他的情緒。 一個小孩快死了...讓人想像他能被救活。洪水已經發生了,他能做的就不多了。作者也發現用統計數字 (20000人)的效果比圖片(小孩快死的照片)還差。再加上這個小孩相對來說跟受測者比較近。

讓我很失落的事情是...我的研究用了大量的統計方法來証明我的問題,可是當我要跟人解釋這些成果時我要少用統計的數字而應該用單一個案的圖片來說服別人資助我的研究。這好像自打嘴巴一樣。

另外建議慈善機構在勸募時,要用個案的方式來告訴別人你救了什麼樣的人,而不要告訴人你總共救了多少人。 根據這個文章,人們對你救了多少人沒興趣,但是對你救了什麼人才是他們關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